仿古建筑的墻體及其材料
瀏覽次數(shù):510
編輯作者:九重閣園林
發(fā)布日期:2017-11-23 02:35:29
重慶仿古建筑中的墻體一般只起隔熱隔齊、阻擋視線的作用.而不作為承重構件。
在重慶仿古建筑中.雖然墻體不承重.但一般都比較厚.《營造法式》和《營造法原》對川護墻體沒有具體規(guī)定.《工程做法則例)一般有明確要求.如墻的外邊線要包柱而砌.墻體里邊線應與柱面成八字形連接.川護墻體以軸線為中.分為“外包金”和.里包金”.里外包金的參考尺寸如下。
兩山墻:外包金為1.5-1.7倍山柱徑.里包金為.5倍山柱徑加6cm.
后檐墻:外包金為1.5-1. 7倍橄柱徑.里包金為0.5倍愉柱徑加6cm.
前魔檻墻:里外包金均為0.5倍槍柱徑加5cm.
墻體材料包括砌筑灰漿和磚料.
(一}墻體灰漿材料
中國古代建筑中所用的灰漿.都是用天然材料經過簡單加工.按經臉比例配合而成,它雖不及現(xiàn)代水泥砂漿的高強、快干特點.但它對埔體不產生膨脹、千裂等副作用.工程上常用的灰漿材料宋清各有不同.
(二)墻體磚料
1.宋制時期的磚料
《營造法式,卷十三述.用磚之制,RZ閣等十一間以上。用磚方二尺.厚三寸.取閣等七間以上.用磚方一尺七寸.厚二寸八分。殿閣等五間以上。用磚方一尺五寸。厚二寸七分。殿閣廳堂亭榭等.用磚方一尺三寸.厚二寸五分.以上用條磚.并長一尺三寸.廣六寸五分.厚二寸五分。如階唇用壓陽磚.長二尺一寸.廣一尺一寸.厚二寸五分。行腳小亭榭散屋等.用磚方一尺二寸.厚二寸。用條磚長一尺二寸.廣六寸.厚二寸”。
2.《營造法原)磚料
《營造法原,第十二章列有常用磚料表.將主要部分摘錄.
(三)磚墑砌體種類
I《營造法式,及《營造法原》墉體類別
《營造法式,對墉體沒有具體細分.只作了高厚比的規(guī)定.法式三述“筑墉之制.每墉厚三尺則高九尺.其上斜收比厚減平”.即埔的厚高比為曰3.由下而上斜收.
《營造法原,第十章述道一砌埔之式不一就其大要.可分三類:即實滾.花滾、斗子或稱空斗。視其造價、性質.耐情而用.實滾者以磚扁砌.或以磚之丁頭側砌.都用于房屋堅固部分.若勒腳及樓房之下層?;L者為實滾與空斗相間而砌??斩氛吣艘源u縱橫相置.砌成斗形中空者.一斗須用磚上下左右筋后共六塊.其磚省而其價康.亦可借此防聲防熱,有如今之空心磚”。
2.清制磚墻類別
清制磚墉砌體種類有:千擺埔.坎縫埔,淌白埔,糙磚墉和碎磚墉等.
千擺磚墉是砌筑精度要求最高的一種墉體.它是用經過精細加工的干擺磚(又稱為五扒皮磚》.通過“磨磚對縫”.不用灰漿.一層一層干擺砌筑而成.一般簡稱為“干擺埔”.它多是用質里較好的城磚或停泥磚進行加工砌筑.故有的將用城磚砌筑稱為一大千擺”。用停泥磚砌筑稱為“小千擺”?!稜I造法原》稱這種加工磚為“做細清水磚”.一般用于要求較高的部位。